【摘 要】目的 分析学生就业压力和心理焦虑的状况,针对性探讨职业指导的方法,进而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方法 采用大学生就业压力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对某医学院校2013级护理专升本102名同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就业压力源中“职业期望”的得分最高;大学生的心理焦虑处于轻度水平;大学生就业压力源中的维度“职业期望”、“家庭因素”与大学生心理焦虑状况有明显的相关性(r=0.29,0.31 p<0.01)。结论 基于大学生在就业压力“职业期望”方面程度较重、以及心理焦虑程度较轻的现状,从高校教师、高校管理机构、国家三个方面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改进职业指导教育的方法,形成了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压力;心理焦虑;职业指导 职业指导,也称职业咨询,它是根据人的身心发展各阶段的不同特征,通过各种指导活动,使人们能正确认识自己、职业和环境,从而明智地选择自己理想的职业与生活道路[1]。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加快,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状况,进行有效的职业指导干预,帮助学生取得理想的职业。本次调研通过分析学生就业压力和心理焦虑的状况,针对性探讨职业指导的方法,进而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于2014年4月10日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某医学院2013级护理专升本同学102名,其中女生97名(95.09%),男生5名(4.91%)。入选标准:某医学院2013级护理专升本在校学生。排除标准:因事请假的学生不在研究范围内。 1.2方法 1.2.1调查量表 大学生就业压力量表 参照陈俊[2]编制的大学生就业压力量表,根据本次调研的目的,选取相关条目组成新量表,将量表的内容分为五个维度:自身条件、职业期望、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生理因素。该量表共有26个问题组成,最高分78,该量表评定采用0~3制记分:“0”表示“没有压力”,“1”表示“轻度压力”,“2”表示“中度压力”,“3”表示“严重压力”,问卷得分越高,说明被试所感受到的压力越大。 焦虑自评量表 采用美国杜克大学Zung 1971年编制而成由20个问题组成的焦虑自评量表(SAS)。采用4点计分法,各个条目得分之和为粗分,粗分乘以1.25,四舍五入取整数记得到标准分,总分为100。临界值为50分,分值越高,焦虑越明显。本研究将SAS高于50分的规定为焦虑明显,SAS低于或等于50分的规定为焦虑不明显。 1.2.2访谈 随机抽取15名学生代表对其进行访谈。访谈的内容涉及:对本专业就业的认识;认为是否有必要开展职业指导教育;曾经是否接受过职业指导的教育;想了解关于职业指导的哪些内容。 1.3预调查 本次调查所用量表首先进行25人的预调查,对问卷的内部一致性进行测试,并总结填写问卷需要花费的时间、问卷发放和问卷填写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α)为0.93。 1.4调查方法 课题负责人及其他成员统一调查语后,进行调查。调查时向被调查者简要介绍本研究的目的、施测要求、答题方法以及对被试回答内容的保密性等,取得知情同意,现场发放问卷,填写完毕后立即收回。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02份,有效回收率为85.00%。 1.5统计学分析 本调查研究属于横断面研究,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Pearson相关分析。 2.结果 2.4访谈结果 学生主观认为护理职业的社会地位不高、有风险性,颇受歧视;学生反应自己从来没有接受过职业指导教育;学生反应有必要开展职业指导教育;学生对本专业的就业前景特别感兴趣,希望了解更多本专业的就业方向以及相应的工资待遇。 3.讨论 3.1大学生就业压力中“职业期望”的程度最为严重 本研究显示:大学生就业压力中“职业期望”的程度最为严重,职业期望≥2分的检出率为22.55%,即有22.55%的大学生有中度以上的“职业期望”方面的压力。分析原因:“职业期望”方面的压力指大学生对自己将来从事职业的期望与现实的冲突给大学生带来的压力。护理专升本学生目前的课程考试繁多、压力大,没有精力和时间去搜集就业信息,对本专业就业的状况比较模糊,职业期望与现实的冲突比较大,因此压力较大。 3.2大学生心理焦虑状况处于轻中度水平、部分大学生焦虑显著 本研究显示:大学生心理焦虑状况处于轻中度水平,8.82%的大学生心理焦虑显著。分析原因:目前护理专升本学生处于实习就业的关键时期,来自学习和就业的压力、家人和亲戚的期望使得学生的心理状况较为复杂,容易产生焦虑;部分学生由于自我调适能力差,心理焦虑的状况较为严重。 3.3大学生就业压力与心理焦虑的相关性 由表2知:大学生就业压力源中的维度“职业期望”、“家庭因素”与大学生心理焦虑状况有明显的相关性,提示:减轻大学生就业中“职业期望”、“家庭因素”方面的压力,有望缓解大学生的心理焦虑状况,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 3.4大学生对职业指导教育的期望较高 由访谈的结果可知:大学生对职业指导的需求较高,期望得到不同程度的职业指导。提示:应根据大学生的需求,实行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同时可以丰富职业指导的内容,建立更为优化的职业指导。 4.措施 4.1高校教师应减轻学生的就业压力、缓解学生的心理焦虑、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职业并且尽快适应社会。 4.1.1高校教师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职业指导,缓解大学生“职业期望”方面的压力
宝小清[4]提出职业指导包括8方面的内容,就临近毕业的大学生来讲,专业学习以及综合素质能力较为固定,需要寻求“政策指导”、“信息指导”方面的内容。“政策指导”指帮助学生了解劳动人事制度和就业政策,辅导员应当定时登陆相关网站为大学生搜集相关信息,对临近毕业的大学生进行正确指导,帮助他们少走弯路,纠正他们的择业“误区”。对临近毕业的大学生来讲,信息的多少标志着选择机会的多少,“信息指导”就是为临近毕业的大学生搜集各方面的就业信息。具体做法为:①掌握前几届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为学生进行举例引导;②邀请上一届本专业毕业生进行经验交流,为学生解答疑难;③定时搜集实习就业招聘信息,并及时将信息传递给学生,同时引导、督促学生主动关注信息网站,自主搜集相关信息,争取更多的择业机会。做到以上两方面的内容可以有效帮助临近毕业的大学生减少职业期望和现实之间的冲突,缓解临近毕业大学生“职业期望”方面的压力。 |